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试读]
序:我看到了青春
三十岁,一个让人觉得可怕的年龄。 不知道是否因为讨厌这个年龄,我开始了一次长长的旅行。 早在十年以前,我就计划三十岁时去印度旅行。 二十岁是对整个世界都感到新奇的年龄,那时的我,决定十年后去印度旅行,是因为我认为三十岁时我会经历孤寂和伤痛。 那时的我,认为印度的形象与经历孤寂、伤痛的女人的样子是吻合的。 那时的我,对印度并不怎么了解,除了泰姬陵和恒河,完全说不出印度其他地方的名字。 如果那时我下定决心“三十岁时我要去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地方”,那我是否会在纽约呢? 在前路迷茫的年末,我背起旅行包,向印度出发了。 为了迎接三十岁而前往的印度,教给了无... 查看全部[ 序:我看到了青春 ]
带着满满的悲伤,我飞往了印度
旅途,那一段跃动的青春
关于年龄,每隔十年重复一次的十周年意识,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 九岁变成十岁时,因为太小,对于年龄的变化没什么感觉,事实上,连残留的记忆都没留下。反而是在十二岁到十三岁时,突然变得敏感起来,因为无法再尽情地享受儿童节了。而从十九岁变成二十岁时,内心只是充满了喜悦,以为已经成年了,不再事事受大人的束缚。 那么,从二十九岁变成三十岁呢? 一些过来人说,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生活并没有立刻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哪个酒吧会禁止三十岁的人进入;也没有哪个剧场会多收三十岁人的钱;年轻人不会因为你三十岁而更听你的;自己也不觉得比二十岁时更多了一些成熟或自由。只是相亲会越来越频繁;面对周... 查看全部[ 旅途,那一段跃动的青春 ]
瓦拉纳西:生与死交织在一起的圣地
第一次看到火化,是两年前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烧尸庙——帕斯帕提那神庙。 印度教教徒死后,他们的身体被黄色的绸布包裹着,送到环绕帕斯帕提那神庙的巴格马提河畔安静的等待。白色的烟雾弥漫在巴格马提河上空,燃烧的木头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隐隐约约传递出一种奇怪的喜悦,像是在欢迎逝者。 沿着巴格马提河的走向,有五处火化的地方。越往下游,被火化的逝者身份越卑微。在人类的世界,就连死亡都有着等级差别。可是,生前不可能碰面的两个等级的人,死后却会在江水中相遇,自然之母膝下并无等级。 据说喜马拉雅山上融化的雪水,经过尼泊尔的巴格马提河,最终会流向恒河。流经尼泊尔帕斯帕提那神庙的河水,三天之后便可以到达印度... 查看全部[ 瓦拉纳西:生与死交织在一起的圣地 ]
青春路上幸福的悲鸣
行走在各自的宿命里
哦,我的朱利安
我的朱利安...
查看全部[ 哦,我的朱利安 ]
奥,我的朱利安2
...
查看全部[ 奥,我的朱利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