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成于思[试读]
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
波物欲横流!有人惊叹:经济建设上去后,文明道德却沦丧了!抵挡外来冲击的根本办法不是走回头路、重新闭关锁国,而是鼎故革新、缩短差距、增强自身抵抗力!向改革找出路,通过改革谋生存。1978年,这是值得中华民族后代儿孙纪念的一个划时代的年头——漫漫近代史上,中国人第一次在没有外力胁迫的情况下,为图中华腾飞,向世界主动开启了紧闭多年的国门。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后,一个复杂纷繁、光怪陆离的世界猛然呈现在一个因长期闭关锁国而十分缺乏心理准备的民族面前。 因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心理落差,其冲击波,不仅蔓延到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还直接影响并改变着亿万民众日常的生活。习惯,受到摇撼... 查看全部[ 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 ]
百万移民下珠江
昨日每亩只能承载两三人的土地,今天爆发出能承载二三十人、二三百人乃至上千人的魔力。昨天劳力严重过剩的困境迅速被今天的劳力短缺危机所替代。过去一年干活半年闲、摆龙门阵、蹲墙根晒太阳、自由散漫惯了的人们,如今连吃饭、走路都得像冲锋。 工业化浪潮在珠江三角洲古老的大地上奔涌,昔日弥漫着田园牧歌情调的桑基鱼塘、植林稻海上,梦幻般地冒出了一座座气势恢弘、神情冷漠的工业厂房,钢筋水泥吞噬着良田沃土。伴随着耕地令人忧心地锐减,一个几何学无法解释的变化奇迹出现在人们眼前:昨日每亩只能承载两三人的土地,今天爆发出能承载二三十人、二三百人乃至上千人的魔力;昨天劳力严重过剩的困境,迅速被今天的劳力短... 查看全部[ 百万移民下珠江 ]
珠江三角洲启示录
一大批“放鹅仔”、“种田佬”,一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威力。商品经济的路在中国不仅必须走,而且走得通。天时、地利、人和王志纲(以下简称王):我国建国几十年形成的经济格局直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一个地区的经济重心通常都集中在省会城市或是几个主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作为一道鸿沟,一直是无法逾越的。但改革开放12年间,在广东这个地方,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出现了这么一种趋势,山坡上、田野里、池塘边,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形成了一片片的新兴工业区。 那么,广州作为广东省经济重点的地位是否已经让位于这些组成北伐粤军... 查看全部[ 珠江三角洲启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