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密码[试读]
目录
第一章《天下诸番识贡图》1 第一节发现《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2 第二节《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谜团4 第三节发布《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11 第二章西方古代世界地图中的疑惑12 第一节《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的问题12 第二节1489年《马尔特鲁斯地图》上的南美洲河流水系16 第三节《德·韦哥地图》和《毛罗地图》中的惊奇18 第四节《皮里·雷斯地图》中的南极洲20 第五节《文兰地图》的困境22 第六节与库克船长作对的《道芬地图》25 第七节彼此关联的疑惑27 第三章谁最先将北作为地图的上方28 第一节以东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28 第二节以南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30 第三节中国古代地图学中的几件杰作3... 查看全部[ 目录 ]
天下诸番识贡图
第一章《天下诸番识贡图》 我自小喜好收藏。童年时代,我是个火柴盒收藏迷。观赏火柴盒上的各种图画是我儿时的一种乐趣。三十而立之后,收藏古地图逐渐成为我的一项主要嗜好。回想起来,此爱好已经伴随我度过了十八个春秋。 收藏古地图就如同寻宝。当得到一幅罕见的古地图时,我会感到无比兴奋,有时竟然彻夜不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研究古地图远比收藏更为重要。这种研究使我接触到一种古老并且神秘的哲学。这一哲学不仅巧妙地将迷信、科学与艺技结合在一起,并且一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和地图学发展的推动力。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历史秘密:现代地图学实际上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工作之余,我经常伏... 查看全部[ 天下诸番识贡图 ]
发现《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
第一节发现《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 2001年春季,我因公务到上海出差。临回北京之前,我来到著名的东台路古玩市场。这个分布在街道两旁的露天市场被誉为"上海古玩一条街"。其实,市场中摆放的物品绝大部分都是冒牌货。 在这个充斥假古董的市场里,有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书铺。这家店铺的面积不足六平方米,里面摆满了旧书、旧报纸和旧杂志。小书铺的主人是一位姓向的老先生,他的前辈曾以古籍买卖为生,他的儿子也热衷于继承祖业,而且在古籍收藏圈内小有名气。我与向家有多年的交往,从他们那里我买过不少古籍和古地图。每次去上海出差,我总是抽空到这家小书铺,看看有没有值得收藏的东西。 我此次闲逛书铺真是一次... 查看全部[ 发现《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 ]
《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谜团
第二节《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谜团 把《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带回家后,我首先对此图的署名者莫易仝作了一番研究。我查阅了许多书籍,但是没有能够找到任何有关莫易仝的史料。 地图左下角签署的"臣,莫易仝绘"几个字属于"臣字款"。"臣字款"是中国古代书籍、字画鉴赏方面的一个术语,它是指古代书籍作者或书画作家在署名前加上一个"臣"字的落款方式。此种落款方式出现的原由无疑是为了向皇帝表示孝忠之心。1莫易仝的署名方式似乎在向我暗示,他或许是清朝朝廷中的一名官员。但是,我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清朝政府选拔官员主要通过科举考试。... 查看全部[ 《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谜团 ]
发布《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
第三节发布《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 我偶然得知有一位名叫孟席斯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他在书中宣称:郑和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得知此消息后,我迫不及待地购得孟席斯的书。从孟席斯的书中我惊奇地得知,他也是无意间从一幅古代地图中获得了启发。十几年前,孟席斯在一幅1424年的古地图中发现了大西洋的四个岛屿。根据这一线索,孟席斯追踪郑和船队的踪迹。他先后到达一百二十多个国家,走访了九百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收集了许多资料和证据。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孟席斯得出了郑和首先发现美洲的论断。 孟席斯的论点在世界范围引发很大反响,专家、学者们反应不一,赞同、怀疑、否定和讥讽之声皆有之。中国学界的反应比较冷淡。许多中国... 查看全部[ 发布《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 ]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的问题
第二章西方古代世界地图中的疑惑 20世纪初,数幅15、16世纪期间欧洲人或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先后被世人发现。它们给史学界带来了惊喜,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疑惑和烦恼。这些地图向史学界暗示,在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之前,早已有人完成了环球勘测,并且有些勘测结果还比较准确。在这些古地图之中,有的在1492年之前绘出了尚未被欧洲人知悉的美洲大陆,还有的甚至描绘出南极洲陆地的轮廓。 很多史料证明,这些古代地图的绘制者并没有亲自参与过任何越洋勘测,他们只不过是一些编纂者或抄写者。他们在地图中记载的地理勘测信息和地域轮廓都是来源于前辈的地图。史学家们非常清楚地记得,16世纪... 查看全部[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的问题 ]
1489年《马尔特鲁斯地图》上的南美洲河流水系
第二节1489年《马尔特鲁斯地图》上的南美洲河流水系 《马尔特鲁斯地图》的绘制者是15世纪下半叶德国地图学家马尔特鲁斯(HenricusMartellus)。史料中有关这位地图学家的记载寥寥无几。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显示出,这位地图学家出生于纽伦堡,他曾在1480年至1496年期间旅居意大利,《马尔特鲁斯地图》是他于1489年在佛罗伦萨绘制的。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地图学界的中心。当时,这座城市中有许多来自欧洲各地的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他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信息、讨论地图的绘制技巧。 《马尔特鲁斯地图》看上去只绘出欧、亚、非三块大陆(见彩图7)。图中,欧洲西海岸至亚洲东海岸之间的距离被... 查看全部[ 1489年《马尔特鲁斯地图》上的南美洲河流水系 ]
《德·韦哥地图》和《毛罗地图》中的惊奇
第三节《德·韦哥地图》和《毛罗地图》中的惊奇 《德·韦哥地图》(DeVirgaMap)销声匿迹的时间长达近五百年,1911年一位古地图收藏家在一家旧书店中发现了它。这幅地图为圆形,绘出了东半球的地域轮廓,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见插图4)。图上载有绘制者德·韦哥(AlbertinusdeVirga)的签名,并记录了绘制地点威尼斯和绘图年代。可惜,图上签署的年代只能看清前三位阿拉伯数字"141",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经地图专家验证,此图为真迹,绘图时间推定为1415年。 中世纪时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遵循以东为上方的原则,并且将圣地耶路撒冷置于地图的中央... 查看全部[ 《德·韦哥地图》和《毛罗地图》中的惊奇 ]
《皮里·雷斯地图》中的南极洲
第四节《皮里·雷斯地图》中的南极洲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皇宫中,几位史学家发现了一张16世纪奥斯曼王朝时期的地图残片以及绘图者的笔记本。从这张地图残片中,不仅能够辨认出大西洋、南欧和北非,并且还能看见延伸到最南端的南美东部海岸线(见彩图12)。地图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土耳其文字,这些文字说明,此图的绘制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皮里·雷斯海军上校,绘制年代为1513年。1根据图中的署名,史学界将此幅地图称之为《皮里·雷斯地图》(PiriReisMap)。有学者仔细研究《皮里·雷斯地图》上面的注释后推断,这张图仅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部分,完整的地图还应包括地中海、印度洋和远东地区。《皮里·雷斯地图... 查看全部[ 《皮里·雷斯地图》中的南极洲 ]
《文兰地图》的困境
第五节《文兰地图》的困境 在古代世界地图之中,《文兰地图》的命运最为跌宕起伏。这一厄运源于《文兰地图》的绘制时间和图中的"文兰岛"(VinilandaInsula)(见插图9)。 1957年夏季的一天,一位意大利古董商人带着一本拉丁文手稿来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这位意大利人声称,他带来的是一本中世纪时期的手稿,希望大英博物馆能够买下这本珍贵的古籍。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仔细查验了这本手稿,发现它的抄录时间大约在15世纪中期。手稿的名称为《鞑靼关系》,内容与13世纪中期圣芳济会修道士出使蒙古有关。专家们还发现,《鞑靼关系》手稿中夹着一张羊皮纸世界地图,上面绘有欧、亚、非三大洲和一... 查看全部[ 《文兰地图》的困境 ]
彼此关联的疑惑
第七节彼此关联的疑惑 对于西方古地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是普通人,就连史学家们也会感到困惑不解。这些奇怪的古地图接二连三地揭示出,一批无名英雄曾在15世纪之前完成了勘测地球的壮举。 为什么许多西方古地图与"地理大发现"编年史不一致呢?我将上文提及的几幅古地图图片摆在桌上,仔细作了一番对比。这种对比使我意识到,这些地图呈现出来的各种"奇异"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皮里·雷斯地图》和《道芬地图》不仅绘出了南极的部分轮廓线,而且还都有一些罗盘花和交叉直线图案。很明显,这些图案基于相同的绘图原理。但是,如何解释这些图案呢? 在《道芬地图》中,澳洲大陆过于靠... 查看全部[ 彼此关联的疑惑 ]
以东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
第三章谁最先将北作为地图的上方 查看地图时,潜意识会告诉我们,地图通常是以北为上方。这种潜意识来自于地图的绘制规则。可是,我们曾否想过,这种规则源于何处?为什么这一规则不以东、以西或者以南为上方呢? 准确地讲,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明文规定,要求地图学家在绘制地图时必须以北为上方。以北为上,仅仅是一种地图绘制习惯。 传统史学观认为,这一习惯源于欧洲,16世纪欧洲航海家依据北极星辨别方向,由此逐渐形成了以北为上的绘图规则。然而,这种观点却与许多古代地图相矛盾。在16世纪之前,不仅许多中国地图学家,甚至一些欧洲或阿拉伯绘图师也早已将北作为地图的上方。 古代地图绘制者与现代地图学家不同,他们在绘制地图时,... 查看全部[ 以东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 ]
以南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
第二节以南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人员分别在几座埃及金字塔下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些地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雕刻在公元前4世纪石棺外侧的宇宙图(见插图13)。 此图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图的外部轮廓由一位深弯腰、双手下垂触地的女神构成,女神上身刻有三颗太阳和一排星星。史学家认为,这位女神是古埃及传说中天外之天的化身。女神身体下方是一个刻有一颗太阳和许多星星的拱形天空,天空下面有一位双臂张开的女神。此女神的下身是一个圆形的人类世界,之中又有一个圆圈表示埃及。内圆的外侧画了一些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符号,这些代表埃及周围的其他部族。外圆内侧的左右两边分别刻有长臂女神,左边为东方女神,... 查看全部[ 以南为上的古代世界地图 ]
中国古代地图学中的几件杰作
第三节中国古代地图学中的几件杰作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萌发地图学的民族之一。与古埃及人一样,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已经开始制作地图了。根据史料记载,"九鼎图"堪称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禹铸九鼎"是中华民族最著名的古老传说之一。据公元前2世纪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大禹用青铜铸造了九座宝鼎,分别代表天下九州。1尽管没有更多的史料核实这一传说,但是依据其他史书的记载可以确信,九鼎图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成书的《左传》记载,公元前12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曾将九鼎迁移到雒邑,即现今河南洛阳市一带。 在史书之中,可... 查看全部[ 中国古代地图学中的几件杰作 ]
"协于上下,以承天体"之图
第四节"协于上下,以承天体"之图 清代著名阴阳学家叶九升在《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中将中国古代传统地理学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之为"地利"之学,即为了识别道路远近、审视山川险易或测量地势高低等实际目的所做的地理研究;另一类称之为"地脉"之学,即出于勘验风水和命运占卜等目的所做的堪舆研究。1 正如叶九升所言,中国古代地图的确可分为实用和堪舆两大类。实用之图的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自然地理状况,而堪舆之图则是出于华夏民族的信仰。我们谈论九鼎图时曾提及《左传》中的一段记载:周定王的使节向楚王讲解九鼎时称,九鼎是"协于上下,以承天体"... 查看全部[ "协于上下,以承天体"之图 ]
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规范
第五节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规范 中国古地图有的以北为上,有的以南(或东)为上。一些学者据此断言: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趋于多元化,并无一定之规。还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地图的方位依据地图的摆放方式。例如,清朝学者俞正燮认为:凡是悬挂的地图都以北为上,凡是放在桌上查看的地图是以南为上。3这种论断明显有失偏颇。 纵观中国古代地图史,实用性古地图的方位确实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源于华夏风俗和信仰的古地图却具有统一的方位规范。这就是以北为上。这种规范萌芽于远古,在魏晋时期形成了明确的绘图准则。 秦汉之前用于社祭或者占卜的地图早已失传,我们无法看到它们的原貌。然而,从战国时期的一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揣摩出秦汉之前这... 查看全部[ 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规范 ]
地图以北为上引发的问题
第六节地图以北为上引发的问题 古代地图的朝向确实令我感到很奇妙。六百多年以前,无论中国、欧洲,还是伊斯兰世界,地图学家绘制地图的方位都基于各自的宗教信仰,但他们崇拜的方向却各不相同。 源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地图学在13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北为上的地图规范。当中国古代绘图师普遍遵守这一规范时,欧洲人仍然严格地遵循着以东为上的绘图原则,而伊斯兰绘图师们则以南方作为地图的上方。 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和伊斯兰人绘制世界地图的方位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信仰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的地图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各自沿袭千年之久的惯例,逐渐接受了以北为上的绘图原则。无论基督教徒还是伊斯兰教徒,改变与他们宗教信仰紧密相关的千... 查看全部[ 地图以北为上引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