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试读]
走近艺术
图I.1...
查看全部[ 走近艺术 ]
艺术语境
科普利属于首批享誉美国殖民地各州和英国的美国画家。他1754至1774年前后在波士顿从事创作,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肖像画家。科普利轻而易举地将那些“画脸的”甩在身后,后者是当时对肖像画家的蔑称,他们大都还得靠画招牌或马车装饰来维持生计。毕竟,成功的英国艺术家毫无理由远赴美国,因为经济困窘,殖民地不具备繁荣的艺术市场。只是偶尔才有人委托画像,而且人们把艺术家当成凭手艺而非头脑工作的匠人。同大多数殖民地肖像画家一样,科普利全凭自学,在观摹欧洲大师画作的黑白印刷品中习得了这门手艺。 正如我们在《约瑟夫•斯科特夫人像》中所见,科普利精于表现质感,而这一切他都无师自通,令人更为惊叹。科普利创造的视幻效... 查看全部[ 艺术语境 ]
语境转换,意义变迁
图I.8:克里斯·奥菲利:《圣母玛利亚》。1996年。纸拼贴、油画颜料、亮片等,2.44x1.83米。...
查看全部[ 语境转换,意义变迁 ]
社会语境与女性艺术家
正如社会变动不已,审视艺术的语境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对艺术以及整个时代的解读和领悟也会演变。例如1962年本书第一版印行时,内容中并没有包括女性艺术家,这是当时教科书的通例。美国与世界上多数地方一样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历史也只关注男性。那个时代人们期待的是女性承担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工作也不过是为了补贴家用。人们不认为她们会成为艺术家,仅有的几个知名特例也没有获得以男性居多的历史学家的认真对待。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女性主义运动颠覆了对女性角色的狭隘认识。结果,在过去的四十年间,艺术史家(其中出现了很多女性)“重新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女性艺术家。她们当中有很多杰出艺术家,有生之年就已经赢得了... 查看全部[ 社会语境与女性艺术家 ]
认识艺术
早年间的几代艺术史家几乎只关注雕塑、建筑和绘画这三种艺术类型,将其合称为“美术”。然而近年来,艺术家拓展了艺术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因此艺术史家也着手研究更为广泛的表达观念的媒介。我们试图定义艺术时就会发现这不只是物质形式的问题。艺术品中可观可感的东西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本书第一章讨论了西班牙和法国洞窟内的史前绘画杰作,其中部分作品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0年前后。《公牛大厅》(图I.10)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拉斯科洞的洞壁上,其创作年代在公元前16,000年前后。虽然我们相信这些作品对其创作者而言具有某种功能,但洞壁上这些描绘手法如此自然主义的动物创作于文字出现之前,我们无从得知当时的人是否也... 查看全部[ 认识艺术 ]
艺术与美学:美的观念流转更替
杜尚之所以选择《蒙娜丽莎》去“搞破坏”,原因之一必定在于很多人认为它是历史上最美的画作。的确,它即使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画作,也是最有名的画作之一。1919年,大多数持这种看法的人可能从没见过原作,只是见过它的复制品,而这些复制品的效果恐怕还不及杜尚在《L.H.O.O.Q.》中用的那张!但他们仍然会认为达芬奇的原作才是美的,杜尚的滑稽版不美。杜尚将《L.H.O.O.Q.》这种处理过的拾得物称为“挪用现成品”,《泉》(见图28.2)是此类创作的又一例作。他坚称这些作品没有任何审美价值,不应视其为美,之所以选择它们是因为它们在美学上的中性状态。杜尚感兴趣的是这些东西一旦被称为艺术品之后所体现的观念。... 查看全部[ 艺术与美学:美的观念流转更替 ]
品质寓于心抑或出于手?
品质和原创性这样的词汇常用于对艺术品的讨论,尤其是在本书或其他类似书籍中决定作品取舍的时候。然而这些词在不同的批评家笔下却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漫长的艺术史中,绘画技艺或技巧都被看作评价品质时最重要的特点。为了拆穿品质只关乎技法这一神话并把握住它到底指涉什么,让我们再回到沃霍尔的《金色的玛丽莲•梦露》。这幅作品充满了故事,例如我们可以讨论它针对艺术意义或者名流重要性的提问方式。但沃霍尔避开了艺术创作中技艺是否重要这一问题,因为他本人可能连碰都没碰过这幅画!我们已经看到他怎样挪用了别人拍摄的玛丽莲•梦露的照片,他自己连照片都没拍过。之后,沃霍尔指导助手们准备印刷用的丝网。他们还准备了画布,以沃霍... 查看全部[ 品质寓于心抑或出于手? ]
作为艺术的摄影
本书第一版所讨论的媒介并未包括摄影。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摄影的艺术价值已经不言自明。1839年摄影发明之初,艺术界普遍把它看作客观记录现实的机械过程而将之排除在外。在当时人眼中它是近乎魔术的方法,摄影者无须经过长期艺术训练就可以分毫不差地捕捉到人和物的细节。尽管有些艺术家对照片中通常客观且纯属偶然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许多批评家还是认为这种新媒介不具备足以让它与绘画和雕塑这两种主要美术形式相比肩的美学价值。似乎谁都可以从事摄影。乔治•伊斯特曼(George Eastman)于1888年发明了手持柯达相机,使摄影变成了男男女女的娱乐消遣。 摄影经过了长期的斗争才摆脱了流俗和机械的烙印。19世纪90年... 查看全部[ 作为艺术的摄影 ]
作为艺术的建筑
虽然建筑的基本语汇是抽象的,且致力于构造功能性的空间,但它也成为强有力的观念传达者。例如1656年詹洛伦佐•贝尼尼受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委托所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中,我们就看到了他所表达的复杂观念。一排立柱(柱廊)勾勒着贝尼尼所营造的空间,像是拥抱来客、给人安慰的双臂(图I.15),鼓励敬拜者走进教堂。贝尼尼的设计使这幢建筑像是在欢迎每一位来客加入普世(天主)教会。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建筑师克劳德•佩罗接受了设计路易十四王宫(巴黎卢浮宫)东立面的委托(图I.16)。他将处理宫廷日常事务的底层设计为低矮的墩座;供路易起居的二层远高于底层,这也是宫殿最主要的楼层,昭示路易的伟大。佩罗在加高的二... 查看全部[ 作为艺术的建筑 ]
体验艺术
本书会介绍大量艺术作品,其中大多数都有复制图片。但只有当你看到原作,你才会扩展对这些作品的认识。无论本书中或别处的复制品多么精确,它们都只不过是原作的替身。我们希望你能去博物馆参观原作;但要记住,观看艺术并感受它全部的影响需要长时间反复观看。偶尔,你也许会对某件作品作深入的解读,这需要精察细节,需要追问它们为什么出现于此。理论上,博物馆会帮助你理解艺术。通常那里会有解说牌说明作品在某一特定展览或展厅中集中展示的原因,单件作品也常常都配有标签,以提供深入的信息。重要的临时展通常连带出版图录,提供其他层面的信息和解释。不过,解说牌、标签和图录一般反映的是某个人对作品的解读,而接近或思考作品的途径还... 查看全部[ 体验艺术 ]
章前
此前讨论的艺术作品无论多么杰出,对我们而言依旧显得陌生。产生这些艺术品的古代文明与我们的文明迥然不同,我们很难在那些作品中找到与当今时代的关联。然而,希腊建筑、雕塑和绘画却能一眼就看出是西方文明的祖先,虽然它们也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一座希腊神庙会使人想起无数政府建筑、银行和大学校园;一尊希腊雕像会使人联想起现代的无数雕塑;一枚希腊钱币也与今天的硬币差别甚微。这既非巧合也非必然。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世界为典范精心建构而成。对于试图理解希腊罗马视觉文化的艺术史学家来说,这就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挑战:我们很容易以为,事物表象相似,则于今于昔都有着相同的意义,但学者们屡屡发现,这是一个危险的错误推论。 研... 查看全部[ 章前 ]
希腊艺术的兴起:几何风格
第一批讲希腊语的部落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来到希腊。这些外来者带来的新文化迅速扩展到希腊本土的大部分、爱琴海诸岛以及克里特岛。到公元前1000年时,希腊人已经征服了小亚细亚西海岸和塞浦路斯岛(Cyprus)。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区分出三支主要的分支族群: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安人;居住在阿提卡(Attica)、优卑亚岛(Euboea)、基克拉迪群岛和小亚细亚中部海岸的爱奥尼亚人(Ionians);以及最终定居于爱琴海东北部的伊奥利亚人(Aeolians,见地图5.1)。尽管存在文化差异,而且散居各方,但希腊人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亲缘感,这种感情建立在语言与共同的信仰之上。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 查看全部[ 希腊艺术的兴起:几何风格 ]
东方化风格:开拓视野
公元前725至前650年,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陶器和雕塑风格,最初是受到近东的巨大影响,后来又受埃及影响。学者称这一时期为东方化时期,当时希腊艺术文化迅速吸收了一大批东方母题与观念,包括狮身鹰首兽(griffin)和狮身人面兽等混种生物。吸收东方观念后,画师和雕塑师掌握了新的艺术形式,由此带来了不断创新实验的时期。 微型器皿 在雅典等许多希腊城邦,东方化风格取代了几何风格。然而这种风格最重要的生产中心之一在科林斯(Corinth),是通往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角的门户。这个城邦成为希腊在地中海西部殖民的领导力量,并控制了出口贸易。科林斯的作坊有悠久的陶器制作历史。陶瓶画师学会了制作一种细腻的光亮... 查看全部[ 东方化风格:开拓视野 ]
古风艺术:城邦的艺术(部分)
公元前7世纪和前6世纪,希腊人似乎完善了“polis”这一观念,即城邦。城市过去只是一座堡垒,一个危机时刻的避难所,此后却逐渐成为社会群体和身份标志。我们所了解的城邦有几种不同的统治方式,包括君主政治(源自“monarches”,意为“唯一的统治者”)、贵族政治(源自“aristoi”和“kratia”,意为最好的统治)、僭主政治(源自“tyrannos”,意为“独裁者”)、寡头政治(源自“oligoi”,意为“少数人”,指少数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以及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源自“demos”,意为“人民”)。通往民主的道路进展缓慢,起点是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梭伦(Solon)改制。但即使到了公元... 查看全部[ 古风艺术:城邦的艺术(部分) ]
古典时期(部分)
公元前5世纪以危机开始。许多爱奥尼亚城邦起兵反抗波斯的统治,并得到雅典增援。波斯人在大流士一世率领下入侵希腊大陆。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战役(Battle of Marathon)中,雅典的万人军队联同来自布拉底(Plataea)附近的一个营击退了波斯人的九万大军。十年后,大流士之子薛西斯一世率领着一支更加庞大的军队卷土重来。在温泉关(Thermopylae)攻克斯巴达人的抵抗之后,他们攻占了雅典,洗劫焚毁了神庙和雕像。公元前480—前479年,希腊人在萨拉米斯和布拉底两地与波斯人决战,最终击溃了入侵者。这些战役对于希腊人是转折点,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先是面对城邦被毁,经历了波斯入侵的恐怖... 查看全部[ 古典时期(部分) ]
古典时期晚期(部分)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的霸主地位衰落。自约公元前460年起,雅典与伯罗奔尼撒的两个城邦科林斯和斯巴达之间冲突不断,逐渐升级为公元前431—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战败。公元前4世纪期间,希腊各城邦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公元前338年,在北面的马其顿王国(Macedon)即位的腓力二世(Philip II)利用希腊人的不和入侵希腊,并在希腊中部的查罗奈亚战役(Battle of Chaironeia)中彻底击溃了雅典人和底比斯人(Thebans)。 古典晚期建筑:城市建筑与宗教建筑 公元前5世纪末和前4世纪在纪念性建筑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变化。一个是重心的转移:除建造神庙外,建筑师们拓展了一... 查看全部[ 古典时期晚期(部分) ]
亚历山大时代和希腊化时期(部分)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驾崩,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军事天才、个人魅力和英勇威武天下闻名。一登上王位,他就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征服计划,逐个征服埃及、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直至今日的阿富汗。他一生建立了超过70座城市,公元前323年驾崩,年仅33岁。亚历山大的征服彻底改变了希腊世界的面貌,将它扩张到前所未闻的地区, 创建了新的政治联盟,打破了文化的疆界。 亚历山大大帝逝世时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死后的那些年,皇室成员和将领之间争斗不断,每个人都想自立为亚历山大的唯一继承人,但没有一个如愿以偿。公元前275年前后,亚历山大的疆土合并成为三大王国,一直控... 查看全部[ 亚历山大时代和希腊化时期(部分) ]
小结
经过一波波移民、侵略和殖民浪潮之后,希腊文明于约公元前8世纪产生。共同的语言和信仰将不同族群的希腊人统一在一起,他们的聚居中心是希腊大陆、爱琴海群岛和克里特岛,但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扩展到了意大利南部、非洲北部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作为分析性思考已知最早的实践者,古希腊人不断探求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延续至今。世界的二元性,以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成为所有希腊艺术的持久主题。因为西方社会深受希腊启迪,这些艺术品可能显得十分熟悉。但我们切不可将自己的阐释强加于作品之上,因为它们对希腊人来说经常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我们必须凭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将希腊艺术品置于恰当的背景中来理解它们的真实含义。 在长达七... 查看全部[ 小结 ]
译后记 朱青生
这是中国学界和读书界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它是一部份量适中、质量可靠的西方艺术史,值得拥有在手。 译毕,兹将诸事附记于此。 第一件事,译书经历 198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打算出版《詹森艺术史》台湾曾堉先生译本。陈允鹤先生托我将台湾版文字校勘一遍。核对原文时,发现译本意译之处较多,甚至还夹有台湾的俏皮话。即把此况报告陈先生,因而决定重译本书。此为译作之始。 如何译制原作?当时学术界正探讨这个问题。从态度上分为二种:第一种主张不拘泥于质量,尽快译出,聊胜于无。第二种即我们的主张:要尽全力提高译文质量。80年代初,一时间并露头角且着手译书者既有硕学的年老学者,也有积学待发的中年学者,更有... 查看全部[ 译后记 朱青生 ]
出版后记
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不少西方流行的艺术通史著作,遗憾的是,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詹森艺术史》却一直缺席。虽然早在1983年国内就有出版计划出版本书,却迟迟未能问世,其中的曲折,读者可以参看朱青生老师的“译后记”。 H. W. 詹森是美国杰出的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学生,在学术领域出版过众多专著。他在纽约大学任教期间主要负责本科的艺术史通史教学,于是他和妻子合作撰写了《詹森艺术史》的第一版,1962年出版后很快成为最畅销的艺术史书籍,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间,本书在美国大学的本科艺术通史教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超过一代的艺术史家、美术教师、博物馆策展人以及艺术经纪人在本书的指引下进入艺术史的宏伟殿堂... 查看全部[ 出版后记 ]
书名: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Janson's History of Art : The Western Tradition, 7E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 | 实验小组 | J·E·戴维斯
出版年: 2013-7
页数: 1232
定价: 6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04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