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史纲[试读]
序: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序: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写在《中苏关系史纲》出版前的几句话 李凤林 一 多年来,一大批中国学者孜孜以求,力图对中苏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多视角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中国学者近年来的主要成果有:林军:《中苏关系(1969-1989)》,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胡礼忠等:《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中俄中苏关系30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编:《战后中苏关系走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刘志青:《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70... 查看全部[ 序: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影响巨大。红色苏俄支持世界革命的政策与言论,对于深受国际列强压迫、国内军阀割据的中国人,充满了诱惑与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批立志以俄为师的激进知识分子,走上了暴力革命之路。俄共、共产国际在中国寻找反帝运动与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有生力量。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成了最早被争取的对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日益严重地陷入一种半殖民的被列强欺凌压迫的状态之中。为了改变国家的这种状况,中国的志士仁人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和取经。但是,一直到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止,中国的情况不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且因为军阀割据和战争不断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当国... 查看全部[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把全世界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彼得堡上空飞扬的红旗,使世界上所有资产阶级政府感到心惊肉跳。这种惶恐的情绪迅速传遍了各国舆论界,也感染了自俄国二月革命以来一直为俄国前途忧心忡忡的众多中国的知识精英。 在此之前,早在1911年就推翻了皇权专制统治的众多中国人,对俄国革命党人在1917年2月发动革命,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充满了喜悦之情。但是,表现在中国这时报纸上的这种喜悦没能持续多长时间,从4月开始,各报就陆续对“俄国社会主义流辈”、“抱极端主义者”、“极左党”与二月革命后组成的俄国临时政府相抵牾,且力主与德国停战议和的消息,表示严重关切。参见《晨钟报》191... 查看全部[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