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层的革命[试读]
总序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便对全人类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表现在非共产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在经济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其实,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在这里我仅想谈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不少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的社会科学家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一些直接就被冠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美国的马尔库塞、法国的萨特和意大利的葛兰西,都曾经是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而他们都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查看全部[ 总序 ]
中文版序言
2000年5月,本书作者之一大卫•科兹访问了中国,并就苏联解体以及苏联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作了大量演讲。在中国,人们对这两个问题似乎有极大的兴趣。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本书的主题。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表示有兴趣将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时,我们非常高兴。 尽管中国的现代史与苏联的发展进程极为不同,但在这两个国家,共产党在20世纪都通过国内革命夺取了政权,并追求建立社会主义的目标。在1985年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对苏联体制进行激进改革的几年以前,中国领导人就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全面改革。正如全世界都知道的那样,苏联的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并放弃了社会主义,同时伴随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的衰... 查看全部[ 中文版序言 ]
英文版序言
本书的作者之一大卫•科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另一位弗雷德•威尔,则是一名常驻莫斯科的记者。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各自从自己的专业出发,饶有兴趣地同时目睹了在苏联所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那时,似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正在催生世界上第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体制。也许,由于苏联那种高压政体和僵化集中的经济的埋葬,某些真正的社会主义残余会因为俄国革命思想的激发而幸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似乎有可能成功地释放出苏联历史中好的成分,同时消除苏联体制中那些不良的方面。 事情并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体制的尝试反而导致了它的解体。到戈尔巴乔... 查看全部[ 英文版序言 ]
致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许多人各种各样的帮助。慷慨接受采访或为采访提供帮助的人有:卢德米拉•布拉夫卡,亚历山大•布兹加林,斯蒂芬•F•柯亨,约翰•赫尔墨,塔加娜•科里亚吉娜,尼霍拉斯•科兹洛夫,伯纳德•洛因,罗伯特•J•麦克因特,斯塔尼斯拉夫•曼什库,阿纳托雷•I•米柳科夫,弗拉基米尔•潘赫欣,约翰•西蒙斯,弗拉基米尔•苏哈列夫,阿尔别尔特•托乌塞恩,雷恩•图尔格翁,卢德米拉•瓦尔塔扎洛娃。 给我们提供未出版的数据、资料和其他重要信息的人有:根纳德•阿申,弗拉基米尔•吉姆佩尔松,谢尔盖•格里戈里耶夫,格里戈雷•科托夫斯克,奥尔加•克雷什塔诺夫斯卡娅,赫里斯•拉涅,戴维•赖因,瓦季姆•拉达... 查看全部[ 致谢 ]
导论
1917年,苏联脱胎于一个贫穷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它的前身俄罗斯帝国,由于人口众多、土地广袤、横跨欧亚战略要地,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但落后的经济、独裁的政府,使革命前的俄罗斯根本无法与世界强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相抗衡。俄罗斯的西部城市那时已建起大型工厂,这主要是西欧资本输入的结果。但直到1917年,俄罗斯的经济仍然远远落后于生机勃勃的资本主义大国。 1980年,即俄国革命60多年以后,苏联成了两极世界的一极。它变成了一个拥有2.65亿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按照诸如人均寿命、热量摄入量、识字率等标准,苏联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它给世界上许多国家提供过经济和军事援... 查看全部[ 导论 ]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导言 苏联体制的终结是该体制的独有特征和特殊历史的产物。本书第一部分探讨苏联体制的起源及其在戈尔巴乔夫掌权之后的演变。其中第2章考察了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时苏联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以及他们关于替代性社会经济制度的观点。从这次革命到新社会成型,其间经历了10年的时间。对于20年代末在苏联建立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决定,以及随后出现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特征,该章都作了追述,并且分析了在苏联出现的新精英阶层的性质。几十年来,尽管苏联的经济问题长期严重存在,但苏联体制一直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第3章分析了苏联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同时反驳了在这一问题上的通行看法。该章介绍了1975年后... 查看全部[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