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试读]
第六章: “我希望自己职业生涯,至少进一次全明星赛”
1984年夏天,乔丹、帕金斯、尤因、克里斯•穆林(那时他还只是个出色的左撇子白人射手,还没获得上帝之左手的美誉)们代表美国参加了奥运会,过程并不惊险:美国人轻松夺冠,每场都有二位数领先。乔丹以场均得17分领先全队。1984年秋,他到芝加哥公牛,看着这支27胜、老弱病残的队伍,发现队友们经常搞些烂醉如泥的派对,他摇了摇头。 这是他职业生涯头几年的基调:他是北卡出来的,他习惯了严谨端正的训练风骨,他完全无法接受和这批打球不尽心的家伙一起混日子。1983-1984季,芝加哥主场每晚只有6365个观众。他们皱着眉,看着公牛被对方踩踏,偶尔靠奥兰多•乌尔里奇的扣篮提提神。 如此这般,1984-198... 查看全部[ 第六章: “我希望自己职业生涯,至少进一次全明星赛” ]
第七章:危险的,邪恶的,红色
1984年入冬,迈克尔•乔丹已经成了芝加哥上空飞翔的神话。芝加哥的孩子都相信,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闪电侠加起来,都不如迈克尔伟大。可是对乔丹自己,虽然芝加哥给了他五年400万美元的合同和王子的礼遇,他还是对北卡念念不忘。那是梦开始的地方,他从一个北卡招风耳小孩起飞的所在。 所以在芝加哥,每场比赛前,他都得换上北卡的球裤。NBA球员普遍迷信,乔丹也不例外。他对北卡招牌的蓝色念念不忘,而对芝加哥的红色略有微词。 “红色是地狱的颜色,蓝色是天堂的。” 可是,他即将慢慢远离清冷明澈的蓝色,陷入地狱的、危险的、邪恶的红色。 NBA的明星们得应付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和排队上门的商人。詹姆斯•乔丹夫妇... 查看全部[ 第七章:危险的,邪恶的,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