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试读]
1
让•波德里亚的著作《消费社会》是对当代社会学的一大贡献。在诸如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瓦布兰的《休闲阶级理论》以及D.里斯曼的《孤独的人群》书系中,他理所当然地取得了他应有的位置。 波德里亚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包括美国社会。这种分析以他曾在《物的符号体系》(伽利玛出版社,1968年)中论及过的物的消费现象为中心。在那本书的结论中,他已经提出了现在这部作品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指出,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不仅于物,而且于集体和世界),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应的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他那独特的见解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组织是怎样引起无法克制的欲望,而且又是怎... 查看全部[ 1 ]
丰盛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根据不断上升的统计曲线显示,从复杂的家庭组织和数十个技术奴隶,一直到“城市动产”,从通讯的整个物质机器和职业活动,一直到广告中庆祝物的常见场面,从大众传媒和未成年人崇尚隐隐约约具有强制性的小玩意中所获得的数百万个日常信息,一直到围困我们睡梦的夜间之物所提供的心理剧,他们的日常交易不再是同类人的交易,而是接受、控制财富与信息。毫无疑问,“环境”、“氛围”的概念之所以变得如此时髦,只是因为我们在其他人周围,... 查看全部[ 丰盛 ]
丰盛与全套商品
堆积、丰盛显然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描写特征。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罐头食品、服装、食品和烹饪材料,可视为丰盛的基本风景和几何区。在所有的街道上,堆积着商品的橱窗光芒四射(最常见的材料就是灯光,如果没有它,商店就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有肉店的货架以及举办整个食品与服装的节日,无不令人垂涎欲滴。在堆积之中,还有产品总和之外的东西:显而易见的过剩,对稀有之物神奇而决定性的否定,以及对科卡尼地区物质奢华的狂妄自负。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商业动脉,我们的絮佩尔絮尼克超级商场就是这样模仿了一个被寻找回来的异常肥沃的自然:在我们的萨纳昂山谷,霓虹灯的灯光像牛奶和蜜一样在番茄沙司和塑料上流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对于所... 查看全部[ 丰盛与全套商品 ]
杂 货 店
丰富与盘算的综合,就是杂货店。杂货店(或新的商业中心)实现了消费的综合活动。其中最小的活动并不是购物、与商品的玩弄、游戏性的闲荡以及兼而有之的各种可能。因此,杂货店与大商店相比在现代消费方面更为特别。那里的产品大量集中,留给游戏的探索性空间较小,那里的货架与产品的并列使得缓缓行进更为实用,而且保留着它们出生的那个时代的东西,也就是广大百姓获得日常消费资料的东西。杂货店本身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它不把同类的商品并置在一起,而是采取符号混放,把各种资料都视为全部消费符号的部分领域。 文化中心成了商业中心的组成部分。但不要以为文化被“糟蹋”:否则那就太过于简单化了。实际上,它被文化了。同时,商品(服装... 查看全部[ 杂 货 店 ]
帕尔利二号
“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春天商场、BHV、迪沃尔、普里聚尼克、郎万、费朗克父子、埃迪尔、两家电影院、一家杂货店、一家超市、絮玛和其他一百来家商店竟聚集在同一个地点!” 对于商业选择来说,从杂货店到高档时装店,两个必要的条件是:商业活力和美学感觉。人人皆知的口头禅“难看的东西不易买”在此已经过时,可能要被“环境美是生活幸福的首要条件”所代替。 三层楼的结构……围绕中心的玛伊而建,有主轴线和两层宽阔的通道。大小商店融汇在一起,现代节奏与昔日的闲逛融汇在一起。 这些商店的诱惑一览无余,连一个橱窗的屏障都没有。步行闲逛其中,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感。玛伊一面朝和平街,另一面朝香榭里舍大街,装饰着喷... 查看全部[ 帕尔利二号 ]
消费的神奇地位
美拉尼西亚的土著人曾经被天上飞行的飞机搅得心醉神迷。但是,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在他们那里降落过。白人每次都成功地将它们接收。因为他们在地面的某一区域布置了相似物,用以引导飞机的飞行。于是,土著人便用树枝和藤条建造了一架模拟飞机,精心划出一块夜间照亮的地面。他们耐心地等待着真飞机前来着陆。 毋须把当今游荡在城市丛林里的类人猿的狩猎冠以原始状态(为什么不呢?),人们就能够在这里看出消费社会的寓言。消费中受过圣迹显示的人也布置了一套模拟物、一套具有幸福特征的标志,然后期待着(一位道德主义者很失望地说)幸福的降临。 问题不在于从中看出分析的原则。它只是关系到个人和集体的消费心态罢了。不过,人们可以在这个相... 查看全部[ 消费的神奇地位 ]
货船的神话
消费材料于是充当了骗术,而不是充当劳动产品。更进一步地说,丰富的资料一旦与客观定义相分离,便被视为一种自然的恩赐,视为天上掉下来的好处。美拉尼西亚人——还是他们——在与白人的接触过程中发挥了对救世主的崇拜,对货船的崇拜:白人生活富足,而他们一无所有,原因就在于白人知道如何骗取或侵吞退居到世界边缘的黑人祖先留给子孙们的货物。倘若白人的骗术一旦失败,他们的先辈便带着神奇的货物返回来,他们也就再也不知道什么是需求了。 因此,“发展中的”人民把西方的“援助”视为期盼中的、理所当然的、早就属于他们的东西。视为灵丹妙药——与历史、技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市场毫无关系。但是,只要稍为仔细地看一看,西方发达的被... 查看全部[ 货船的神话 ]
灾难的完美诱惑
使用符号的做法总是存在着心绪矛盾的,其作用总是牟取。牟取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先让符号(力量、现实的东西、幸福等等)出现,然后再攫取;二是先提出某事,然后再加以否定与击退。人们知道,神话的神奇思想就在于牟取变化和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片、新闻和信息的普遍消费也在于牟取现实符号中的现实,在于牟取变化符号中的历史等等。 不管怎么说,我们带着距离提前或过后消费着现实。这里的距离是符号距离。譬如,当《巴黎竞赛报》表现保卫将军的密探在警察局的地下室练习开冲锋枪时,其图片并不作为“信息”来读,也就是说,要人们考虑到政治背景和实际发生的事:对于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它传输着一次绝妙的暗杀企图,一个惊... 查看全部[ 灾难的完美诱惑 ]
集体开支与重新分配
消费社会并不以个人支出的急剧增长为特征,它伴随着第三者(尤其是行政部门)为个体利益所承担的支出增长,而且其中一部分支出还减少着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这部分满足个人需要的集体支出,从1959 年占消费的13%上升到1965年的17%。 1965年,第三者承担的需求部分为:——食品和服装占1%(“衣食”);——住房、交通和通讯设备网络占13%(“生活范畴”); ——教育、文化、体育和健康领域占67%(“人的保护与充分发展”)。 由此,人们发现,集体支出用于人的远远超过了用于受其支配的财富和物质设施。同样,在所谓大力发展的部门,公共开支目前最为惊人。但正如E. 李尔的发现一样,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个产... 查看全部[ 集体开支与重新分配 ]
危害
富裕的进步,也就是说对日益增加的个人与集体财产和设施的拥有,其“危害”也日益严重——一方面,它是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产生的后果;另一方面,它产生于消费结构的本身。 经济活动带来了集体环境的破坏:噪音、空气和水污染、风景的破坏以及新的公共设施(飞机场、高速公路等)的建造,给居民区带来了莫大的困扰。汽车拥挤的后果引起了巨大的技术上、心理上和人力上的赤字: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内部结构所必需的设施过剩,额外的汽油开支和为事故受害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等,所有这些仍可以作为消费来计算,也就是说,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统计的名义下竟可以作为增长和财富的指数!蓬勃发展的矿泉水产业只是暂时缓解了城市的水荒,难道它真的... 查看全部[ 危害 ]
增长的计算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神话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现代社会最不寻常的集体性欺骗,是“数字”上面的“神术般的”操作。实际上,它掩盖了一种集体迷恋的巫术。我们讨论的是计算的幻影、全国财务荒谬的体操动作。根据经济的理性标准——即这个魔术的原则——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要素外,其他什么也没有算进去。因此,妇女的家务、研究、文化统统只字未提——但有些不相干的东西却出现了,而惟一的原因就是它们是摸得着的。再者,这些财务有个共同点,就是认为不了解消极符号。它们把一切,有害的东西和积极的因素,全都加进彻底的非理性之中(一点也不天真)。 经济学家把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都加在一起,——不分公有与私有性质。危害与对付它的权宜之计,跟客观有益的财富生... 查看全部[ 增长的计算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神话 ]
浪费
既然人们能够谈论“垃圾箱文明”,甚至打算研究“垃圾箱社会学”:“告诉我你扔的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你你是谁”!不言而喻,富有社会的丰盛与浪费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啊!但是浪费与废物的统计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所提供的财产总量丰盛的多余符号而已。如果人们从中只看到本来用于消费而没有用于消费的多余废物,那么人们就不会明白浪费也不明白其功能。这里,我们再一次对消费有了一种简单化的概念——建立在财产必然用途之上的道德概念。从不相信这种事物内在的道德规则是使用价值和使用期限,以及随着地位和时尚的变化而乱扔财富、更换财富的个人,一直到全国和国家范围的浪费,甚至到全球性的浪费,人类在一般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中... 查看全部[ 浪费 ]
书名: 消费社会
作者: [法] 让·波德里亚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全志钢 | 刘成富
出版年: 2001-5
页数: 231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ISBN: 978730503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