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的末日[试读]
中文版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39年春天在评论《经济人的末日》第一版时,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让世人得以理解19世纪欧洲崩解与极权主义崛起的过程。后来,丘吉尔下令,要每位英国军官都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在背包里,促成本书问世。 此后,陆续有许多探讨极权主义,尤其是纳粹德国的书籍出版。但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从德国历史和德国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经济人的末日》始终是唯一一本非叙述“历史”,而是从社会和政治层面来分析20世纪前二十五年之欧洲和欧洲社会的著作。 正因如此,《经济人的末日》对当今亚洲读者相当重要。若要了解身处的亚洲社会,必须先对掌控世界局势的西方社会有... 查看全部[ 中文版序 ]
1994年版序
《经济人的末日》是我的第一本著作。本书出版时,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然而本书在1939年春天一问世,便引起广大的注意,旋即获得成功。在英国引起的回响甚至比美国更热烈。当时尚未执政的温斯顿•丘吉尔为本书写下第一篇评论,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次年,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沦陷之后,他当上英国首相,下令将《经济人的末日》列入英国预备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书目。(国防部某位仁兄把它跟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列在一起,很幽默,也很适当。) 本书虽于五十年前出版,但其实写的时间还要更早。我在1933年希特勒掌权前的几个星期就动笔了。最早的节录本在1935年或1936年由奥地利天主教徒与反纳粹的出版... 查看全部[ 1994年版序 ]
书名: 经济人的末日
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END OF ECONOMIC MAN: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副标题: 极权主义的起源
译者: 赵志恒 | 洪世民
出版年: 2015-8
页数: 136
装帧: 平装
丛书: 大学译丛
ISBN: 978753276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