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试读]
第一章 如此偶然,那般注定:阴差阳错的新闻人
在新闻圈子里打滚了六十来年,除了记者,在履历卡所余尽是空白!可是,我清清楚楚理解:从来,我就不是个十分称职的记者。事实上,在离开学校之前,我也压根儿不曾想到搞新闻这个行当。 一切,就是如此偶然!一切,竟是那般注定! 人生的转折 从头说起,影响我这一生的,是一位比我大上两岁一路引导着我的同乡同学宋焱如兄。初中毕业那年,我们一批小乡巴佬结伴到省城成都去考高中,由于没有信心,几乎把所有能考的学校全都考了,结果却意外地考取了所有学校。 因为家境不太富裕,兄弟姐妹又多到一十二人,作为第一个顺利进入高中的我便决定选择全部公费的四川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准备三年毕业之后,先做几年技师,赚了钱再求深造。 ... 查看全部[ 第一章 如此偶然,那般注定:阴差阳错的新闻人 ]
第五章 名山租界,白红夏都:庐山牯岭的沧桑史
一九四六年夏,在奉派前往庐山采访之前,一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便曾有过一个疑问:为什么蒋主席在抗战前后,都把这座只能用脚才能爬上去的深山,选做国府的夏都? 冠盖云集的小朝廷 远在一九三一年,蒋先生便自南昌北上庐山的牯岭歇夏。翌年,他在牯岭召开五省“剿共”会议之际,也曾在山上发表了后来引起争议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谈话。一九三三年夏,他进而在牯岭长住,一面召开庐山会议,一面在山上举办了庐山军官训练团。次岁入夏,他更在山上扩大举办了军官训练团,决定了对共战略。接下去,一九三五年,他虽因巩固后防,把军官训练团暂时改在四川峨眉山举行,但仍把注意力放在庐山,下令有关方面在收回牯岭英国租地协... 查看全部[ 第五章 名山租界,白红夏都:庐山牯岭的沧桑史 ]
第六章 登临之道,古今有异:如何上庐山
前面提到八千万年之前,一次地壳变动,让古拙又粗糙的庐山在长江与鄱阳湖间崛起;此后的七千七百万年,自北而南的冰川挟带着大小岩石,更把它锉磨成一座雄伟绮丽、峰壑幽深的天工雕塑。于是,神仙居于是,诗人隐于斯,洋人来此消夏,冠盖相聚避暑,而名山遂称夏都,甚至不才如我,亦得以随众登山,学习采访之道。 记得那天,冒昧自荐,搭了部长便车抵达山麓,原自以为得计,谁知在莲花洞旁,竟也被人视为显要,不由分说被拥上一乘四人大抬的山轿,对我这个来自“滑竿”之乡的蜀人而言,近似滑竿的山轿虽然见惯不惊,但这种四人大的阵仗,却还是受之有愧。 腾云驾雾的山轿 如何登山,在胜利之初便有过一番争论。江西省政当局为了便利行旅... 查看全部[ 第六章 登临之道,古今有异:如何上庐山 ]
第十一章 惩奸大事,听我道来:习法不曾白费听审不费工夫
我原本是个大学法律系学生,一出校门便转业新闻,原以为四年习法的辛苦是白费了。谁知一进了南京《中央日报》便碰上国府大审汉奸,报社负责人一俟我实习期满,从庐山下来,便告诉我说,今后你的采访路线是法律,举凡立法、司法部门都在你的“管辖”之下,目前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听审汉奸。 这时正是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为了方便未来工作开展,我积极从事准备,分别自司法行政部、首都高等法院以及报章杂志上,有系统地搜集了逮捕、审理和惩处汉奸的有关资料。 军统局全国逮汉奸 先说逮捕汉奸工作,早自头一年的九月下旬便由军统人员在各地同时进行。论其原因不外是:一、军统一向得到蒋主席的充分信任,在沦陷区原已布有地下组织,对... 查看全部[ 第十一章 惩奸大事,听我道来:习法不曾白费听审不费工夫 ]
第十三章 冷漠孤傲,失足下水:周作人(上)
大约是一九七九年的一个夏日,在纽约一家侨报里,当我编完了一天的报,正准备出门散步舒展筋骨之际,一位澳洲青年学人突然来访。由于彼此素昧平生,初时我不免有点惊诧,许是他看出我表情有异,巧笑着打开了他一口的京片子: “龚先生,我不远千里而来,主要目的便是和您谈谈周作人先生。据我所知,当年在南京采访过周先生受审经过的只有您和中央社的沈宗琳先生。不久前,我曾在台北见到沈先生,他说您对这段经过知道得更为清楚,因此,我才赶到美国来拜访您老……” “为什么你对周先生的事如此专注呢?”我打断了他的话头,问了一句。 “因为我正在研究中国文学,所选的博士论文题目也正好是周作人的散文研究。不幸周先生已经故世... 查看全部[ 第十三章 冷漠孤傲,失足下水:周作人(上) ]
第十五章 冤魂缠身,首恶难逃:丁默邨
第二十九章 三垮齐至,怎么不垮:战后闹垮国府的学期
在国外安安静静、轻轻松松住了多年,出于生活近似隐居,心理上没有一点压力,渐渐地,对于过去一些复杂问题,也开始有些置身事外的客观看法。 凭着这点自信臻于客观的修为,我开始对大陆变色的原因加以思考与检讨,最后也做了个自以为是的结论:对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之所以在三年间便由盛而衰,再由衰而被迫撤出大陆,主要当是由于同时遭逢了三垮冥冥被经济拖垮、被共军打垮、也被学潮闹垮! 经济与军事的问题大家都已经谈得很多,兹不复赘,倒是人们讨论最少的战后澎湃汹涌的学潮,以曾研读史实并亲身采访之故,谈论起来,也许还能引起大家一点兴趣。 浙江大学率先发难 说来,学潮不始于今日,远自古代,每当末世政治不修、经济... 查看全部[ 第二十九章 三垮齐至,怎么不垮:战后闹垮国府的学期 ]
书名: 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
作者: 龚选舞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龚选舞回忆录
出版年: 2015-4
页数: 288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004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