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造了月球?[试读]
导引
每一栋建筑物里的人几乎同时决定撤离,全部街道,每一个停车场,很快都挤满了人,几乎水泄不通。街面上原本行驶着的汽车都停了下来,司机把头伸出窗外。就连天上的鸟儿也停止了飞翔,成群结队栖息在排水管道和电话线缆上,仿佛时间倒错,清晨重来,鸣叫个不停。 上午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天空中一大片乌云慢慢裂开,太阳露出脸蛋,发出柔和的光线,右边脸蛋的边缘上有个小缺口,颜色发暗,就像什么东西咬出来的牙印儿。随着暗点不断扩大,鸟儿逐渐沉寂下来,无数原本满含期待的面孔变得惊恐不已,纷纷望向天空。现场有三个电焊工,来自附近一家汽车修理站。他们把自己工作用的护目罩拿出来,在人群中传来传去,供大家轮流使用,让那些微笑着的... 查看全部[ 导引 ]
第1节
从地球上看去,圆盘样的月亮,其大小与太阳一样,这种现象的确极为奇怪。我们看见这种现象时,想当然地觉得这很正常,其实这真的是奇迹。大多数人都很清楚,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却又比太阳离我们近得多,因此,站在地球上看过去,月球才会和太阳一样大。准确地说,在我们太阳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太阳,其直径是月球直径的400倍,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又恰好是太阳到地球距离的1/400。 相对大小和相对距离都是令人惊奇的整数400,这似乎是10进制计数系统中有趣的巧合,但“视觉上相似”这种错觉产生的可能性却根本就是微乎其微。这种现象让专家感到极为困惑。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是令人尊敬的科学家,同时... 查看全部[ 第1节 ]
第2节
人类对月球运动的认识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要久远得多。早在25 000年前,就有天文学家创立了阴历,并将其刻在骨头上。大约100年以前,这块骨头在阿布里•布朗夏尔(Abri Blanchard)出土了,此地与法国拉斯科(Lascaux)相距不远。出土时,骨头上刻写的内容仍然完好无损。专家一致认为,骨头上面刻写的标记与有一种双月阴历(two-month lunar calendar)精确对应。在那位早期天文学家之后,经过大约250代人,又有一位天文学家记下了这种古代阴历,他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矿物质做颜料,在一个洞穴的内壁上涂抹出空白的长方形图案,后面一连串缀着14个乌黑的斑点。据认为,这些符号记录的可能... 查看全部[ 第2节 ]
第3节
在古代先人眼里,强大的女神几乎就是月球的化身。后来,人类尊崇的对象从这位女神转向与太阳有关的男神。差不多与此同时,人类学会了使用文字。此事最早发生在苏美尔(位于现代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和埃及,当时,在纽格兰奇和那欧思,这样的墓室建筑刚刚建成不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医疗中心腹腔镜外科医生(Chief of Labroscopic Surgery at the California-Pacific Medical Center)里奥纳多•史莱因(Leonard Shlain),在其《字母与女神》一书中提到了上述两件事情的这种联系。该书饱受争议,却极为流行。史莱茵在这本书中概述了自己的观点... 查看全部[ 第3节 ]
第4节
不仅古代,即使到了现在,月亮对人类也同样非常重要,基督教重要节日复活节就是围绕它开展庆祝活动的。在北半球,大家一般在早春时节过复活节,庆祝重生。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基督教节日,可以远溯至耶稣基督死亡与复活的传说出现之前。 《新约》上说,耶稣基督在逾越节前夕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不久即复活升天。因此,古代的复活节是为了庆祝这个奇迹。但是,围绕复活节究竟是哪一天的问题,争议颇多。早期,带有犹太血统的基督徒是在逾越节之后立即庆祝耶稣复活。根据犹太人的阴历,逾越节这天,月满夜空。这是尼撒月(犹太年历的正月)的第十四天,因此,复活节就在这个星期的另一天庆祝。不过,来自罗马帝国的新基督徒,也就是那些非犹太裔... 查看全部[ 第4节 ]
第1节
“对月球最好的解释是:我们的视觉出了错,其实月球根本不存在!” ——哈佛史密森学会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欧文•夏皮罗(Irwin Shapiro) 谈起月球,有个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即它绕着地球旋转。月亮高悬在地球上空,向我们撒下银辉。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事情不应该这样。 现在我们都知道,月球绕地球旋转已有数十亿年之久,人类遥望月球已经成千上万年。然而,如今我们对这种现象日益感到困惑不解。 古希腊人积累了深厚的自然知识,对自然进行过深入研究。早在公元前5世纪,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查看全部[ 第1节 ]
第2节
有些圈子的人接受的是另外一种说法,即地球和月亮之间有神秘的蒸汽,阳光中显现出的影像,会被“那些蒸汽”完全反射出来。但有一种观点流传最广,可能因为这种观点没有违反基督教教义。该观点认为,月亮内部各处的密度不一样,导致我们看月亮的时候产生了视觉幻象,觉得月亮表面上有斑纹。尽管这种不大可信的解释可能无法让早期的科学家信服,而且伽利略无疑也不相信,但是,这种解释比较安全。 自伽利略时代以来,望远镜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任何研究月亮的人都能明显地看出来,月球是个球体,表面由岩石构成,起伏不平。随着教会在主导科学思想方面渐渐丧失权威,早期围绕月亮提出的许多观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仍然没有人知道月亮是如... 查看全部[ 第2节 ]
第3节
曾经让许多专家心服口服的第二种理论,是“同源说”。这种假说认为,地球在形成之后,周围由固体颗粒积累,形成了一个圆盘,其形状有点儿像土星的圆环。但地球周围这个由颗粒组成的圆环最终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月亮。这个假想的理论不可能是问题答案,这有几种原因。尤其是,如果月亮以这种方式形成,那么地球—月亮系统的角动量问题将永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除此之外,“同源说”也很难解释月球形成之初的岩浆海洋是如何消失的。 大约在人类发射第一拨登月探索的航天器那段时期前后,解释月亮起源问题的第三种理论传播开来,这就是“俘获说”。这种假说一度似乎要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假说。“俘获说”认为,月球原本是颗独立的行星,远离地球,... 查看全部[ 第3节 ]
第4节
地球目前公转时的倾角,通常被认为是受到巨大力量撞击导致的。但是,任何一颗行星,占据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似的轨道,与金星大小差不多,均不可能有足够的动量把地球撞得公转角度向后倾斜到这么大的程度。因此,像金星那么大的行星,要么是来自太阳系以外,因此移动得极其迅速,要么这颗行星至少要有地球3倍大小,否则就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不吻合。 杰克•J.利斯奥尔(Jack J. Lissauer) 是美国宇航局艾莫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极受尊重的科学家,他1997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列出其他一些问题。据说利斯奥尔曾以开玩笑的口吻跟诸多弟子谈到另一位科学家欧文•夏皮罗... 查看全部[ 第4节 ]
第1节
“我们要登上月球。” ——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总统,1962年9月1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和前苏联都“释放”了来自德国的火箭研究专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些专家被要求致力于研制各种各样的武器,用以打破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冷战局面。在美国这一方,最著名的德国专家是冯•布劳恩(Von Braun),曾经为纳粹德国研制了V1和V2火箭。最后,他开始为美国人研制可以载人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 刚开始时,美国以核聚变技术为基础,专注于开发形体小但威力巨大的新型氢弹,而前苏联则继续改进重... 查看全部[ 第1节 ]
第2节
1958年夏季,整个西方世界都迷醉于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摇滚乐歌曲《猎犬》(Hound Dog)、《伤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和《监狱摇滚》(Jailhouse Rock)之际,前俄国领土阿拉斯加那儿的政客们则在四处游说,想成为美国联邦的第49个州。但是,在华盛顿,美国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比这重要得多的问题上:提出新想法,准备一举两得,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他们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斯普尼克号”,这些非常高调的飞船发射动作,极为有效地对世界宣告,前苏联的科学家比美国的更有智慧。这件事同时也暗示,这些前苏联“坏人”拥有在地球上发射重型核武器的... 查看全部[ 第2节 ]
第3节
在克拉克和库布里克这部电影最初抓住一代人想像力之际,还没有任何人登陆月球。但是,1969年7月20日,这时距离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差不多已6年,“阿波罗11号”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上月球。他在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说了一句举世传诵的名言: “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提到,有些人坚信,美国宇航局就像斯坦利•库布里克当初拍电影一样,用胶片捏造了登月录像。如果你对摄影术以及与月球有关的事实毫不了解,随意那么一瞥,会觉得那些人提供的证据似乎很有道理。美国福克斯(Fox)电视台在2001年2月15日播放了一期节目... 查看全部[ 第3节 ]
第4节
“休斯顿,我们出事儿了” 前两批“阿波罗号”飞船上的宇航员都是在月球上平坦的月海登陆的。从月球自身情况考虑,那些熔岩海都相对比较年轻。接下来,美国宇航局想去月球上更古老的地方做研究,也就是那些起伏不平的高地。尽管美国宇航局还没有建造好在月球上起伏很大的地带着陆的登月舱,但选址委员会对月球“暴风海洋”中部一处名叫弗拉•毛罗的环形山(the Fra Mauro Hills)非常感兴趣,那里似乎是那片高地中相当平坦的地带。 宇航员吉姆•洛威尔(Jim Lovell)、杰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和弗莱德•海斯(Fred Haise)被选中乘坐“阿波罗13号”,执行在弗拉•毛... 查看全部[ 第4节 ]
第5节
当时,美国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对“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说道:“顺便说一下,宝瓶座 ,现在我们看了‘阿波罗12号’安置的地震检波器,你们的火箭助推器似乎刚刚撞击了月球,月球正在震动。” 美国宇航局报告说,这两次人为月震使人重新思考以前科学家就月球内部结构提出的种种理论。美国宇航局有人认为,冲击波迅速达到峰值,信号长时间回荡,这些特点都令人感到困惑,因为地球受到撞击以后产生的结果与这种现象根本就不一样。 几年前,克里斯还在西雅图(Seattle),曾与肯•约翰斯顿(Ken Johnston)见过一次面。约翰斯顿在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the Lunar Receiving Lab... 查看全部[ 第5节 ]
书名: 谁建造了月球?
作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原作名: Who Built the Moon?
译者: 高伟 | [美] 阿兰·巴特勒
出版年: 2010-11
页数: 224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2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