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如是说[试读]
活下来是真正的出路
每隔一段时间,中国企业都会出现一两家标杆性的企业,代表着同一时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成就和最新标准,譬如联想,譬如海尔,譬如华为。企业犹如明星,其命运随着潮流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但华为似乎可以算是一个例外,在每一个浪尖谷底,它总是坦然以对,走着自己的路,并最终开辟出了一条通往世界的扩张之路。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华为由一家民营企业成长为员工超过7万多人,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海外销售高达60亿美元的国际化公司。有人说,华为是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它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 查看全部[ 活下来是真正的出路 ]
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如今,全球化进程中更多显现为这样一种趋势: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力量,才能迅速改变整个国家社会财富的累积方式;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力量,才能快速改变整个民族、国家的地位。一个依赖和模仿他人技术的国家,永远不会获得世界的承认。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一个国家的命运尚且如此,一个企业更毋庸赘言。在中国,华为是少数几个在创立之初就重视创新的企业。它的缔造者任正非把创新看做是企业的灵魂,是使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他不惜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笔资金,甚至将“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写进了1998年... 查看全部[ 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
无为而治与基本法
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拥有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但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一位优秀企业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拥有整套的超越个人因素的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这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华为在业界是以注重制度和文化而著称的。1998年3月正式出台的《华为基本法》也许就是这一说法的最佳印证。谈到制定这部“基本法”的缘由,任正非说道: 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地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在华为的发展史上,这部《基本法》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 查看全部[ 无为而治与基本法 ]
贯彻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在企业界历来备受非议。但是在华为,它就是公司的自然淘汰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用人制度。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任正非亦曾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为了使员工们时刻处于竞争状态,华为“每年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事实上,在华为的发展史上,大部分时间它都处于飞速膨胀发展时期,新员工人数一涨再涨,所以华为5%的自然淘汰率执行得并不彻底。到目前为止,在华为只有过两次比较剧烈的末位淘汰。 一次是在1999年,由于受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拆的影响,华为丧失部分订单,当年的淘汰幅度在10%左右。另一次是在2001~2003年的全球... 查看全部[ 贯彻末位淘汰制 ]
任职资格评估体系
1998年,任正非在他的一篇《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文章中,指出了华为当前管理革命的重点是推行任职资格体系。而早在2年之前,也就是1996年,任正非就意识到实行任职资格评估的必要性。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1996年,随着华为自主开发的C&C08交换机市场地位的提升,华为的年度销售额达到了26亿元。标志着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随着生产规模和员工队伍的迅速膨胀,华为的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人数多了,工作效率却没有相应地提高,一个原因是一些工作如秘书岗位的工作多是重复性劳动,而华为即... 查看全部[ 任职资格评估体系 ]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1998年,华为进入了大规模扩张期,在这一年,华为的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6倍,达到了89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华为已经基本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战略目标,其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内所有发达省份和主要城市。在传统的交换机市场,华为已经超过西门子和朗讯等国际企业,与上海贝尔一起成为最大的两家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了22%。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任正非率领的华为人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思考着在公司进入第二次创业时,如何正确处理公司面对的各种新问题和矛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的动力机制。 同... 查看全部[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
浪费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没有良好的管理方式,不仅没有效率而且浪费资源,浪费是以死亡为代价的。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早期,华为为了在自家门口与北电网络、朗讯这样的跨国企业争抢客户,采取了一种“狼性”的战术,即通过敏锐的嗅觉来把握市场需求并迅速推出产品。与此相辅的还有华为的“快速反应”策略,即当客户有问题有需求时,华为工作人员拎着包飞赴现场为客户排忧解难。华为这一策略的实施深得客户的心。所以,华为的营销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种典型的自建营销网络体系,这种营销网络体系的优势是贴近终端,反应速度快,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但是随着华为影响力越来越... 查看全部[ 浪费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