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历史与佛教文化[试读]
引 子
佛教创立于印度古吠陀教一度中衰的列国时期,脱胎于印度早期雅利安人的古吠陀信仰,并对之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全新的宗教内容。初诞生的佛教仅属于对古吠陀教义重加诠释的七大沙门流派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真正的新宗教,现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舍利塔和石窟寺的兴建是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两大特征。佛火化后的遗骨称为舍利,并未归葬一处,而是散落四面八方,为其众多弟子拾去,建塔留念,由此出现了舍利塔崇拜。石窟寺则意在师法佛陀生前重苦行的宗教理念,皆在深山荒谷中开凿,除了僧人居住的洞窟之外,还兴建了专供礼拜之用的支提窟,其中心柱前都设有佛塔。随着佛塔纪念向佛塔崇拜的演变,石窟寺支提窟也出... 查看全部[ 引 子 ]
第一节 佛光初升
印度沙门思潮下的原始佛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自称雅利安人的一支欧罗巴人种取代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君临印度全境,这一历史进程被《梨俱吠陀》、《吠陀本集》和《梵书》等文字结集所记载,后世合称这些体现了雅利安人独特宗教理念的文献为《吠陀古经》,所记众多神谱中最重要的大神有二,一是造物大神梵天,二是繁衍与毁灭、再造之神湿婆。随着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全境,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开始形成:第一等级由宗教贵族组成,称为婆罗门;第二等级属世俗贵族,称为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商人和自由手工业者,称为吠舍;被征服的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沦为世袭贱民,名为首陀罗,为第四等级。婆罗门享有祭祀的主持权与《吠陀古经》的解释权。有... 查看全部[ 第一节 佛光初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