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试读]
序一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流派之一,因此谈论天主教就不得不先从基督教谈起。 基督教诞生在2000年前的巴勒斯坦地区。在长期的信仰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基督教具备了以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的地中海文化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艰苦传播,终于在罗马帝国境内扎下根,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政治、文化、法律、伦理、经济等等方面的差异,原先统一的基督教分化为公教、正教和抗议宗。在中文中,习惯地分别称之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新教往往也称为基督教、耶稣教或基督新教。在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的西方国家,由于社会的发展是与基督教的发展相伴相随的,基督教的价值观因此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思想... 查看全部[ 序一 ]
序二
段琦女士把她的近作《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年)拿给我看,我当然是先“读”为快。书稿是在收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外文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读过后,发现她笔下的梵蒂冈与我印象中的很不一样,因为在我过去所见到的书中几乎清一色地把它视为法西斯的同盟军,反革命阵营的顽固派,而此书通过翔实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很有说服力地表明:梵蒂冈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期间的所作所为有着双重性。它一方面出于对苏联在宗教问题上过激行为的反感,有其反共的一面,甚至认为法西斯在宗教问题上比共产主义者还宽容;另一方面它出于人道主义,在二战期间帮助和保护了许多犹太人、难民和战俘,有时为此不得不忍受屈辱。 ... 查看全部[ 序二 ]
前言
前言几次争论中的引文均转引自陆象淦:《20世纪一桩未了历史公案——二战期间教宗是否同纳粹狼狈为奸?》,《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此外,本书中所有出现“外交部文件”(或“外交部案卷”)的注释均是指英国外交部;所有AA字样的注释均指德国外交部文件。 国际史学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梵蒂冈,更确切地说,这一时期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宗们在对待德意日等法西斯的态度上有相当大的争论。这场争论在近些年来更为激烈,出版了一批观点不同但都有相当影响的着作。大体而言,围绕这个问题引发的争论有三次。第一次是在二战结束前后,人们就对教宗和教廷同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签订协议及面对德意法西斯暴行保持沉默... 查看全部[ 前言 ]
第一章 罗马问题
世界上也许只有梵蒂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虽然它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故宫的面积,但对世界的影响相当大,因为它是全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教宗和教廷就在此行使和发挥其对世界各国天主教会及信徒的权力和影响力。正因如此,梵蒂冈一词的含意常常成为罗马天主教会领导中枢的代名词,而作为国家含意上梵蒂冈往往称为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城国于1929年正式成立,在此之前教宗世俗统治的领地为教宗国。梵蒂冈城国是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与墨索里尼签订了拉特兰条约解决了“罗马问题”之后建立起来。所谓的“罗马问题”是由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引起的。这还要从历史上意大利与教宗的关系谈起。475年西罗马帝国...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罗马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