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近代史>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作者: 丛小平
出版社: 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Teachers’ School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State, 1897-1937
副标题: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 1897—1937
出版年: 2014-3
页数: 336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03541
7.5
17人已评价
5星
29.4%
4星
64.7%
3星
5.9%
2星
0%
1星
0%

评价“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 最新
  • 热门
  • 0 冬天不下雪 2016-04-12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中国师范学校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持续已久的封建制度何以在民国时期瓦解与转型,以及是什么导致了1949年的变化。

  • 0 日余 2017-04-19

    研究相关 关于师范学校的研究确实不多

  • 0 renzhen 2017-06-06

    极好的书 如何从科举转向新式教育

  • 0 云和 2016-12-28

    师范这个角度和线索非常好,但其实关于书名中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社会转型三大标签论述得都远远不够。后半部分相对来说精彩一点,师范学校与中共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

  • 0 走走 2014-12-30

    第一次读给三星,第二次带着问题读给四星。

  • 0 三辉君 2014-02-12

    近几十年来,民族国家的建构已经成为中国的学术热点。丛小平的《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以坚实的原创性研究为基础,独到地论述了师范学校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与社会的转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作者所言,从女性地位的改变到乡村建设,从民族救亡到共产主义革命,都与教育改革的实践及影响相关。本书以创造性的视角,拓宽了我们对20世纪中国错综复杂的变化的理解。——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8年杰出学术贡献奖评委致辞

  • 1 Ye-Tegin 2016-11-21

    作者对西方教育史研究相当熟悉,对学术前史梳理与对话堪称典范,受益匪浅。简要谈两个论点,一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地化问题,反映在大学史研究中则是最近出现的一批研究抗战时期大学内迁问题的论文,已成为大学史研究新热点。二,师范生与共产革命的兴起问题,王奇生先生在讲座中曾屡次提及师范生这么一批“二流”知识分子如何制造革命,新革命史研究者应予重视。另外,对叶文心提及的“异化的校园”(alienated academy)问题,个人感觉反而是本书说得通透。

  • 1 Aliensong 2015-04-04

    关于乡建与乡村师范教育两者的关系论述是全书的高潮,论述有见地,具有启发性,此领域值得深入讨论。 作者文字功底很好。虽然是史料论证基础上的著述,但没有一般此类著作行文干燥乏味,当然更没有某些思想史研究者刻意藻饰的毛病。 关于女性教育的讨论占了四分之一强的比例,个人觉得可能有时这样反而会导致论点过于偏移,毕竟女性师范教育的问题牵涉面更为广泛,不能简单地统摄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论题下。

  • 1 gardenhead 2015-04-26

    第五章和第七章精彩

  • 3 深蓝 2014-08-06

    M 第七章关于师范学校与共产党复兴的勾连完善了摩尔、斯考切波等人关于抗战爆发后,在日本和国民政府无法控制的农村地区,共产党得以兴起和壮大,其基础精英即与乡村师范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为本书的最大亮点。

  • 3 深蓝 2014-08-06

    M 第七章关于师范学校与共产党复兴的勾连完善了摩尔、斯考切波等人关于抗战爆发后,在日本和国民政府无法控制的农村地区,共产党得以兴起和壮大,其基础精英即与乡村师范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为本书的最大亮点。

  • 1 Ye-Tegin 2016-11-21

    作者对西方教育史研究相当熟悉,对学术前史梳理与对话堪称典范,受益匪浅。简要谈两个论点,一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地化问题,反映在大学史研究中则是最近出现的一批研究抗战时期大学内迁问题的论文,已成为大学史研究新热点。二,师范生与共产革命的兴起问题,王奇生先生在讲座中曾屡次提及师范生这么一批“二流”知识分子如何制造革命,新革命史研究者应予重视。另外,对叶文心提及的“异化的校园”(alienated academy)问题,个人感觉反而是本书说得通透。

  • 1 Aliensong 2015-04-04

    关于乡建与乡村师范教育两者的关系论述是全书的高潮,论述有见地,具有启发性,此领域值得深入讨论。 作者文字功底很好。虽然是史料论证基础上的著述,但没有一般此类著作行文干燥乏味,当然更没有某些思想史研究者刻意藻饰的毛病。 关于女性教育的讨论占了四分之一强的比例,个人觉得可能有时这样反而会导致论点过于偏移,毕竟女性师范教育的问题牵涉面更为广泛,不能简单地统摄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论题下。

  • 1 gardenhead 2015-04-26

    第五章和第七章精彩

  • 0 冬天不下雪 2016-04-12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中国师范学校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持续已久的封建制度何以在民国时期瓦解与转型,以及是什么导致了1949年的变化。

  • 0 日余 2017-04-19

    研究相关 关于师范学校的研究确实不多

  • 0 renzhen 2017-06-06

    极好的书 如何从科举转向新式教育

  • 0 云和 2016-12-28

    师范这个角度和线索非常好,但其实关于书名中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社会转型三大标签论述得都远远不够。后半部分相对来说精彩一点,师范学校与中共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

  • 0 走走 2014-12-30

    第一次读给三星,第二次带着问题读给四星。

  • 0 三辉君 2014-02-12

    近几十年来,民族国家的建构已经成为中国的学术热点。丛小平的《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以坚实的原创性研究为基础,独到地论述了师范学校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与社会的转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作者所言,从女性地位的改变到乡村建设,从民族救亡到共产主义革命,都与教育改革的实践及影响相关。本书以创造性的视角,拓宽了我们对20世纪中国错综复杂的变化的理解。——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8年杰出学术贡献奖评委致辞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