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爱情> 情爱现象学

情爱现象学

作者: [法] 马礼荣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e Phénomène érotique
副标题: 六个沉思
译者: 黄作
出版年: 2014-7
页数: 45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ISBN: 9787100091756
8.4
22人已评价
5星
54.5%
4星
27.3%
3星
9.1%
2星
4.5%
1星
4.5%

评价“情爱现象学”

  • 最新
  • 热门
  • 0 ludusludus 2015-03-18

    什么一章内容扩成一本书,,,楼上到底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啊

  • 0 mgl过客 2016-07-27

    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是“请求狂式的请求”,翻译的不错,译者辛苦了。马里翁说话太费劲,话语在滑动漂移着,如果爱情真的被定义错了,爱洛斯的爱,它具有主动性,它是S还是M?或者它就在那,不增不减?

  • 0 怪坡居士 2016-11-08

    无法看懂,总感觉隔了好几层。

  • 1 明峨 2016-10-22

    炉火纯青之作

  • 0 生命的苦恼意识 2017-05-24

    马里翁的现象学三部曲的续曲,在这本书中马里翁进行了Eros还原,这是比认识论还原与存在论还原更为根本的还原,只有在这一还原中爱者才能够失去一切并获得一切。读这本书的感受是在看一本极其学术的爱情书,更像是马里翁的随笔感想,最终仍然是走向上帝之爱。Marion的文笔可是真好。

  • 0 勤没堂 2016-06-01

    好像哪里不对哦

  • 0 softnan 2017-03-27

    基于笛卡尔的几个沉思,马礼荣通过现象学继续思考“主体”的本质。笛卡尔的“思之主体”被一句“有什么用”羞辱到无地自容,“主体”如果没有什么用岂不是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存在”不就是“虚无”?那就让“主体”去“爱”吧,既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意向性、渴望、期望,“爱”是最好的“主体”之证明,证明“你、我、他”,哪怕因爱生恨,也是存在的证明。可马礼荣玩了几次还原、搁置、疑问后,“爱”始终不会被套牢捉住,就像蒙着眼睛的磨磨的驴子前的诱惑物一样,人类就像是被愚弄的“傻逼”,最后正如作者所言,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可以永远地爱着大家。哭!

  • 0 Romi 2015-11-08

    又要回读立陶宛人

  • 2 Bernkastel 2014-10-20

    L一章的内容扩成一本书也真是蛮叼的

  • 0 狗剩爹 2015-10-22

    我们和西方人还是隔着一层,仅就表达而言,法国人的那种晦涩即使翻译成中文,读上去也像是读外语,更别说思想的隔膜。

  • 3 胡桑 2016-04-20

    作者是马里翁,作者是马里翁,作者是马里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2 Bernkastel 2014-10-20

    L一章的内容扩成一本书也真是蛮叼的

  • 1 明峨 2016-10-22

    炉火纯青之作

  • 1 anachronismx 2016-05-14

    人作为爱之存在优先于人作为认识之存在和意愿之存在。(舍勒)

  • 0 ludusludus 2015-03-18

    什么一章内容扩成一本书,,,楼上到底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啊

  • 0 mgl过客 2016-07-27

    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是“请求狂式的请求”,翻译的不错,译者辛苦了。马里翁说话太费劲,话语在滑动漂移着,如果爱情真的被定义错了,爱洛斯的爱,它具有主动性,它是S还是M?或者它就在那,不增不减?

  • 0 怪坡居士 2016-11-08

    无法看懂,总感觉隔了好几层。

  • 0 生命的苦恼意识 2017-05-24

    马里翁的现象学三部曲的续曲,在这本书中马里翁进行了Eros还原,这是比认识论还原与存在论还原更为根本的还原,只有在这一还原中爱者才能够失去一切并获得一切。读这本书的感受是在看一本极其学术的爱情书,更像是马里翁的随笔感想,最终仍然是走向上帝之爱。Marion的文笔可是真好。

  • 0 勤没堂 2016-06-01

    好像哪里不对哦

  • 0 softnan 2017-03-27

    基于笛卡尔的几个沉思,马礼荣通过现象学继续思考“主体”的本质。笛卡尔的“思之主体”被一句“有什么用”羞辱到无地自容,“主体”如果没有什么用岂不是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存在”不就是“虚无”?那就让“主体”去“爱”吧,既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意向性、渴望、期望,“爱”是最好的“主体”之证明,证明“你、我、他”,哪怕因爱生恨,也是存在的证明。可马礼荣玩了几次还原、搁置、疑问后,“爱”始终不会被套牢捉住,就像蒙着眼睛的磨磨的驴子前的诱惑物一样,人类就像是被愚弄的“傻逼”,最后正如作者所言,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可以永远地爱着大家。哭!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