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温柔的厨娘[试读]
书评1:青辣椒、川妹子与小说里的感情
文/阿鹕 第一次和虹影一起吃东西,是在三联书店楼上的那间咖啡屋里。席间喝的咖啡是否浓烈,糕点是否香甜,都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她豪爽的大笑,我想那天同在咖啡屋里的人一定都很纳闷,是哪里来的这样一个女子,如此旁若无人,如此开怀大笑。 她就是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之后,让我再也难以忘怀的虹影。 第二次一起吃饭,已经是5年以后。她再次从欧洲回来,而我,则在离开文化圈几年之后,又逛荡回了自己喜爱的圈子。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城市里,难得还有人记得多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她的电话打过来的时候,我的心里暖暖的。看见她,仿佛印证了自己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将那些虚华连根斩断。正值冬天... 查看全部[ 书评1:青辣椒、川妹子与小说里的感情 ]
书评2:做个美食家是老天爷给你的礼物
文/闻风 我有幸两次吃到虹影做的菜。 第一次还是几年之前。虹影给我打电话,说要请我吃饭,不去饭馆去她家吃,边聊天边做菜,那时候我才知道她会做饭炒菜。起先我还以为她要做重庆菜给我吃,因为我是湖南人,很能吃辣,口味跟她这个重庆人对头。但她做的不是地道的重庆菜,有重庆菜的味道,色彩却比重庆菜好看,配了很多颜色,很鲜艳;第一道菜是鸡烧豆腐白果,还没有吃就知道非常棒,因为颜色太诱人了;另一个菜上面全是辣椒,青的,红的,还有生姜、大蒜等。做得不多,就这两个菜,很简单,口感一流。 第二次是在一个环境古雅的四合院里,虹影也只亲手做了两个菜:口感是中餐的味道,但在菜品的处理和搭配完全是西... 查看全部[ 书评2:做个美食家是老天爷给你的礼物 ]
书评3:千万别惹虹影这个厨娘
文/天葱雅蒜(书评人) 在每个舌头的记忆里,总有一样美食让它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直到不期然重逢的那一瞬间,金风玉露,灵光乍现,便胜却了人间无数。 美食家虹影的舌头无疑是任性的,绝不将就。她能尝出菜里是不是放了味精,对我等生活粗犷的人而言,真真是叹为仙人。她又一直只对温柔妥协?,在特别浓烈的酸酸辣辣面前无条件投降,对人的爱,对食物的爱,是那么柔软。 转来转去吃人间美味,对每一道菜真心相对,永远不离弃对美食的想像力,能吃,会品,善评,还会做,对饭桌上的每一个人细心关照,是一个不折不扣厉害而温柔的小女子,作家和美厨娘——这是我跟虹影一起吃了两顿饭后的印象。从此,我想,大概此生... 查看全部[ 书评3:千万别惹虹影这个厨娘 ]
书评4:独特而挑剔的味蕾,成就的美味文字
文/巧丽 着名美食作家沈宏非曾说过:“凡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好男好女,胃口总是比其他年份的人要好”,他们具有“饥饿年代馈赠的天赋异禀”。看过虹影的新作《我这温柔的厨娘》后,对此,我深信不疑。 虹影,以小说《饥饿的女儿》而备受海内外关注。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经历的饥饿的女人,成了饥饿的艺术家,她最钟情的正是厨房。她说:我觉得厨房就好像是我的闺房,它带有“女红”的色彩,洋溢着女人最初的情怀和最终的神奇,它有一种女人的私密性在里面。 翻开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调侃美食的书。粗粗读去,扑面而来那么多陌生的食品,听所未听的搭配,闻所未闻做法,那么多不了解的食材,那么多看了名字却完... 查看全部[ 书评4:独特而挑剔的味蕾,成就的美味文字 ]
美食小语
西比尔姑娘周岁,来了许多朋友庆贺。有一个节目,就是按习俗让她抓周。把她放在旧英国地毯上,面前摆了书、笔、钱币、手机、相机、玩具等。当我把一个勺子放上去时,她毫不犹豫地拿起勺子,再也不放手。在场人的都笑了,说她爱吃,长大后肯定是做菜的好手。 她从四个月大吃辅食始,便喜欢我做的骨头鸡汤下的面条、各式菜泥、各式水果干果调的饮料。什么都爱尝试,且嘴奇挑,阿姨做的单调无味的菜一入口,便吐出来。如此小娃娃,就能从食物上找到靠近母亲之途。 收入这本书的美食文章,大多是西比尔姑娘出生前后写的,那段时间为了小生命,专心致志于吃,回忆自然跟吃相关。童年时,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做酱辣椒,辣得泪水横流。... 查看全部[ 美食小语 ]
好菜与柔软心肠
有眼疾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他做四川泡菜,烙饼和蒸馒头,让我现在一想起就回味无穷。家里姐夫个个都会做菜,没有差给姐姐们。印象中二姐夫本来不会做,后来二姐得了支气管炎,他学着做,不到半年,就超过了二姐。倒是两个哥哥被父亲娇惯了,只能赶得上姐夫们的脚趾。我从不认为做家务有男女之分,在我生长的环境里,谁?做得好就是谁?做,谁做了,在家里就不会少了话语权。 我长到十二三岁,父亲眼睛就看不见,姐姐们上山下乡,和灶台齐高的我,就得做菜。 大厨房里各家巧妇没有好肉,却尽其所能,把蔬菜做出多种花样来:夏天多是做凉拌,冬天喜欢做汤。父亲是江浙人,不吃辣,母亲是四川人,得狠心的辣。凡菜得做辣和不辣。... 查看全部[ 好菜与柔软心肠 ]
厨房之舞
小时家里不仅像囚室,生活更困难,不可能拥有单独的厨房。一个院子十三户人家有两个厨房:一大一小。我家分在大厨房,与院子后部的人共用。那厨房差不多二十八平方米,炉子一个个并排着,还有三个自搭的小炉子。墙被熏得黑黑的,灶神爷无人烧香,已经?面目全非。每家靠柴和煤球烧饭,灶面脏,三合土的地也极脏。不过厨房是院子里人最热闹的地方,东家偷西家的菜、盐、煤,吵一场恶架,肯定免不了,边吵架打架边做饭菜,是常事。 多年前我就想:有一天我定要拥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厨房,不必每天蹲在灶坑前煽火,不烧煤球,要想有火,按个键,温暖的火就来了;锅碗筷盘子皆有,鱼鸭鸡肉新鲜蔬菜不可少。这厨房包容了那个脸色苍白的少女的... 查看全部[ 厨房之舞 ]
拒绝用药,自治感冒的四个办法
北京城里每天五千人被感冒击倒,新年第二天,我就被好友传染上的感冒击倒了。发烧,头痛,咳嗽不止,猛烈时咳出血来,鼻涕长流,无法入睡,说话困难,连写字都困难,更是无法冲博客之浪了。 我一向反对进医院,更反对用药,任何药都有副作用。这感冒纠缠我最难受时,感觉呼吸都停止了。最惨的是还得参加出版社在三联书店的《上海魔术师》讨论会,我穿着大衣,狼狈地不停擦鼻涕。会完后,出版社问刘震云一席人吃饭吗?刘震云说,你看虹影病成这样,还吃什么饭? 大伙儿各自打道回府。回府了,还得吃饭,这是我们生活下去必须做的事。 为了吃饭,吃好饭,我有这种郑板桥式的性格——他生病也不会去看郎中,不吃中药。在... 查看全部[ 拒绝用药,自治感冒的四个办法 ]
吃好,才能睡好,睡好才能写好
前日应国外出版社邀请,和几个作家朋友一起在长城脚下一赫赫有名的地方吃工作午餐。那地方是很有想法的漂亮,可是一道道菜端上来,看似过夜菜,又像用不健康的食物做的,那牛肉削片,泛黑色,熏鸭肉是北京大超市口味,难以下咽。美景没美食,真是遗憾。 出版社的车送朱文和我各自回家。路上,问司机,中午的饭菜如何?他说像在大食堂吃快餐,没有感觉。这种时候,快餐恐怕比所谓精心准备的大菜能下咽。 快要过生日,好友建议到住所附近一家新开张的海鲜店,不放心,我独自去品尝。虾仁白菜、海螺上桌,瞧上去是一堆隔年的抹布,味同嚼蜡。其实新鲜的海螺,不需要放什么调料,蒸熟就好,清炒也绝不会差。 抬脚出店,不... 查看全部[ 吃好,才能睡好,睡好才能写好 ]